(沒有經營不了的親密關係,只有已經停止相愛的人心)

『與惡』(劇名簡稱),是一部集結身心疾病、人性、創傷、負向情緒、刻板印象、情感、婚姻觀與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為題材的夯劇,由於平時很少看電視,突然看到有這部戲劇,且集數不多假日就可追完,於是乎立馬啟動追劇歷經十幾個小時驚心動魄的洗禮後,腦中不斷回想劇情帶來的衝擊,會有這樣感覺,大部份的原因是自己在執業中,經常處理顧客的親密關係議題,所引發深刻的感觸,另外之前工作也曾有過與思覺失調症(舊稱:精神分裂症)的案主相處的經驗,總之呢!很切合本人過去與現在的生活,所以想用劇中人物的對話、互動為例,並以實務工作的經驗,分享我對劇中情感、親密關係和親子相處互動議題的想法和建議。

 

The Astraeus Gym (1).png

 

先交代一下劇中人物的背景,宋喬安是位工作能力很好的新聞台高階主管,在一次隨機殺人的刑事案件失去愛子,從此變得渾身是刺、事事防衛和情緒化,在職場、家庭與部屬、上司、伴侶及女兒的相處上容易有衝突,且讓人不敢接近….

劉昭國為宋喬安的老公,倆人職業領域相同、能力相當,在不同公司任職,而不幸事件也讓兩人成為『受害者』家屬,老公亦被懷疑出軌,關係產生變化,經常為工作和教養問題一言不合吵架,之後常在公司過夜,藉此避開與伴侶緊繃與疏離的關係,所帶來不自在、不舒服的相處時間。

 

有一幕在家庭的對話是這樣

  • 女兒:爸爸、媽媽你們要離婚嗎?
  • 媽媽:妳怎麼突然這麼問啊?
  • 女兒:因為你跟爸爸現在常常吵架,然後爸爸就只會睡公司,不太睡家裡。
  • 媽媽:我跟你爸爸的個性、理念很多地方都不像、也不合,所以分開說不一定對大家都比較好!
  • 女兒:大家是指誰!(有點生氣)
  • 爸爸:ㄟ怎麼這麼說話,沒大沒小!這種態度跟媽媽一樣不行喔!
  • 媽媽:態度跟我一樣又怎麼了,你是有意見啊!
  • 丈夫無語後說:爸爸跟媽媽現在還在討論對我們三個人好的方式,但目前還沒有答案,所以就先沒告訴你。
  • 女兒:為什麼這種事情不會跟我討論!(有點生氣)
  • 爸爸:對不起,沒事!
  • 接著女兒超齡的說: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?
  • 爸爸:爸爸媽媽對小孩的愛是不會消失的。
  • 女兒:騙人!你們以前也是因為有愛,所以才會結婚生小孩,那為什麼現在就沒有了....


問題來了!

伴侶的親密關係為何會產生變化?最初不是因為愛結婚?小孩說的沒錯,絕大部分的情侶都是有愛走入婚姻,但現實的家庭生活中,則是各自帶著不同的認知、習慣、態度一起面對生活上的各種事件,一直以來情侶、夫妻分手時的原因不外乎是價值觀不同、溝通不良,當然外遇、劈腿(情感流動)也是主要原因之一。

 

許多人會認為愛是促進伴侶在溝通上的潤滑劑,不過這只是被『愛』暫時催眠、忍而未發,事實上若沒有穩定的情緒基礎,加上適當的溝通習慣(模式)和合宜的溝通技巧,縱使愛很深,也容易因溝通失敗導致關係的疏離,所以兩個人不管是價值觀、認知、經濟、孩子教養或是遭遇意外事件,伴侶少不了互動,其中溝通正是重點之一,因此也可以說溝通、關係和愛的環節都可能互為牽制。

喜歡是較表面、愛是較深層的,想一下,你們真的有愛嗎?

 

可怕的被害者魔咒

愛情非理性結束最常見的原因有,遭遇第三人介入情感、暴力、惡言相向、觀念不同且難以溝通、經常爭吵導致無法相處等,兩人分手後常會有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倒楣、被傷害、無能為力,或是自己表現不好,無法阻止對方移情別戀或離開的受傷者,也就是『受害者』角色自居,但其實這種認定此刻我是受害者的心態,嚴重將會為創傷復原帶來阻礙,因為多數的『被害者』常讓自己陷入無能或失能的情境裡,走不出這種情感陰霾的大有人在,就像掉入大海漩渦一樣使人沒有力氣,長期如此便會失去想要離開不健康環境的動力與動機。

 

走不出的惡循環

以親密關係修復的觀點來看,很多伴侶在談分手時,過去愛所創造的愉快經驗都還在記憶中,只是目前被一些不好的感受所蒙蔽,像事件帶來的創傷和不信任引起的負向情緒,加上彼此互動習慣以批評、指責的語言溝通模式,出口成傷,造成關係更緊張,這樣又增加彼此的不爽度,開始了「惡」的循環,讓伴侶離情感復原之路越來越遠,挺不過的就以離婚、分手收場。

 

但別以為這樣分了就結束,還記得上段說的嗎?受害者標籤若又再次貼上(社會對這種事件的看法也多是如此,才會更加強受害者角色的悲慘程度),其結果就是許多人在情感受創後,開始過著不平衡、不健康的獨身生活,這裡指的是,仍想/渴望有愛情、有伴侶陪、想要有情慾的親密碰觸與心靈/精神的寄託,但始終覺得找不到、遇不到或是口是心非的說自己過的很開心,其實情感需求沒有被滿足,就別想擁有情感穩定之後有愛和歸屬的感受,為生活帶來真正的自在、舒服和安全感了。

 

展開的善循環

伴侶相處一般都有所謂的爭執與爭吵,先撇除重大意外事件造成的急性反應(對突發事件產生焦慮或憂鬱的心理壓力狀態)和身心疾病(如焦慮症、恐慌症、憂鬱症或劇中的思覺失調症)的影響,造成溝通和相處障礙之外,我想透過調整溝通模式,是可以為緊張的伴侶關係帶來緩解,甚至可能扭轉彼此防衛的互動,為『善』的循環,開啟契機呢!

 

溝通模式可以怎麼改善?

在談之前,先了解影響溝通有幾個因素:情緒、習慣、技巧。

 1、溝通的情緒:人的情緒是由大腦邊緣系統的杏仁核管理,負責運作好、壞的情緒並會將感受記錄起來,經常發火的人就容易觸動生氣,所以負向的情緒要調整及做好管理,可以的話請找專業資源幫(專業人士或閱讀書籍和練習)你找到源頭,給出建議以及陪伴練習,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與捷徑。假如沒要人協助,可以多練習自我覺察,溝通前感覺自己的臉熱心跳快、呼吸急促不舒服時(生氣),先給自己一個時間紓緩後再談,重點要跟對方說明此時想要冷靜的需求。

 

有優質生活,就要學會與情緒和平共處,避免讓不好的情緒恣意妄為

 

2、溝通的習慣:為自己習慣的溝通方式,許多人因為過往不好的經驗容易被喚起情緒和防衛心來互動,加上沒有好的技巧,或不太清楚什麼樣的言語會傷害關係,還有對人不對事的溝通,聚焦在人造成的問題,而非討論解決之道,要先處理情緒才能繼續。其實先關注情緒沒有不好,擔心的是在情緒抒發的過程中,擦槍走火引發不可收拾的局面。

 

所以養成溝通以事件為主的習慣,避免在情緒上有過多的對談(另一人察覺時,也可委婉提醒對方,將話題導回),互動中有情緒都可以表達感受,重點是以『我』第一人稱為談話的開頭!例如劇中爸爸說:ㄟ怎麼這麼說話,沒大沒小!這種態度跟媽媽一樣不行喔!媽媽可以回答:對於這樣的說法,我感到不舒服!(這時爸爸會知道不該這樣說)而非:態度跟我一樣又怎麼了,你是有意見啊!如此的談話模式可能展開對立。

 

自小我們重視對錯,習慣溝通爭輸贏!但贏了當下認定的對,卻再次輸了關係!

 

3、溝通的技巧:對某些人是一輩子的課題,而溝通的重點在於,『聽』與『說』,沒有耐心、聽的時候有不當的表情和態度,都會阻礙互動,當然情緒是關鍵,所以才說情緒要先處理。再來『說』的時機,找個適當的溝通時段很重要,給彼此一個專注、充裕、安靜的時段與安全不被打擾的空間是最適當的。還有專心聆聽對方說話不插話,隨意打斷說話,會讓人有不被尊重的感受。

 

溝通開始多以『我』開頭+只談感受(不評論、指責人),是降低對方防衛心,減少擦槍走火的好方式,如『我覺得這樣做事,讓我很為難』、『我現在是感到難過的』、『我很相信你的優點可以幫我,但我現在感受不到』等,少以你開頭+指責、批評、嘲諷、說酸話、反話的極端用語,如:『你就是這樣,處處找我麻煩』、『你總是不想讓我好過』、『你不是很強、很專業,不是好棒棒』,等傷害關係的內容進行對話。

 

所以,接著上段劇中的對話,爸爸可以說:我知道妳(女兒)是擔心爸媽情感是不是不好了,想要多了解,但跟媽媽說話的態度不能這樣!(接著可以教女兒)妳可以說:我想知道爸媽的感情,會不會影響我們一家人!

 

以上技巧雖然易懂,但確實是需要加以練習,才能在真正溝通的時候用上。

 

伴侶相處能自在、愉快、穩定、長久,了解對方是重要不可缺的,因此在溝通上要避免在彼此的傷口灑鹽,請記得事件經歷,會形成較固定的認知,而認知能驅使行為,舉生活上更容易懂的例子:曾被開水燙傷的事件有了不良經驗,形成了高溫開水會讓自己受傷的認知,下次看到高溫的水就會想避開,創傷較嚴重者看到,可能會產生恐懼感。

 

所以當夠了解伴侶的心理狀態,也不讓自己的情緒去影響而故意觸動對方的敏感點,在溝通方面,善用促進正向結果的技巧,不要用攻擊性的語言去證明自己是對的,要讓對方痛苦、難過,自己才舒服的心態,就能減少因為不良的溝通方式,使關係僵化或是惡劣!

 

如果說溝通很難ㄟ都學不會,那要怎麼辦?嗯打趣的說,那就不要與人互動比較簡單 ><(誤)其實,改變現況/關係最大的殺手,就是我『做不到』、『我不想』、『我不會』!因此回到受害者無能、失能角色框架的限制,自己和身旁重要他人要在意的是,賦權(Empowerment),經由學習和參與,以優勢觀點提昇自己在面對和處理事情的動力,並一步步的往改變移動,是一種能促進自我認可、自信心展現的能力。

所以若有了傷痛事件的第一步 - 停止標籤自己是受害者,將它推廣出去吧!

本文作者:性心健康美學中心 院長 鄭義鑫

預約專屬私密諮詢請點這

性心粉專即時問,請點這

arrow
arrow

    親密E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